交大青年之声

传承“西迁精神”,共筑交大荣光

文章来源:能动学院硕1043团支部 发布时间:2021-11-08 浏览次数:32302

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为祖国和人们的需要,交大先辈们不畏万难,凭借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坚定理想信念,扎根西北,投身科研,让民族振兴和科技兴国的希望之光从东南燎染到西北,照亮整个中国苍穹。六十五载去,那句“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无悔誓言尤响耳畔……

为了解并传承好“西迁精神”的深刻内涵,硕1043支部全体同学于2021年10月15日参观兴庆校区的西迁博物馆,了解西迁精神,感受西迁前辈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提升同学们投身科研的学习热情,筑牢青年学子为世界之光的底气和信心。

交大西迁博物馆是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重要平台,共包括序厅、溯源馆、西迁馆和致远馆四个部分。进入博物馆便来到了序厅,序厅正中央引人注目的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言词之中饱含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高度肯定;序厅左右两边陈列有党旗和入党誓词以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西迁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第一批伟大精神,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一个交大人奋进新时代、创造和留下历史印记新贡献的精神力量和伟大丰碑

溯源南洋,溯源馆主要讲述1896至1955年间我校前身南洋公学兴学强国的发展历程。溯源馆中展出了南洋公学第一个校门,筹建南洋公学第一份正式文件——1896年盛宣怀《请设学堂片》,唐文治编写《南洋公学新国文》《大学新读本》和高等小学国文读本等。

透过历史的厚重,我们仍能感受到当年前辈创南洋、兴教育、促科技、强中华的一腔热血和爱国之志。从有志之士初创南洋为兴学强国,到后来交大前辈举家西迁为建设西北,再到如今交大以推动国家战略发展为目标,交大始终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为目标,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为己任,溯源思迁,奋步向前。

参观完溯源馆,来到二楼的西迁馆。西迁馆主要介绍了1956年交大西迁的峥嵘岁月和西迁后的蓬勃发展。该部分展示了周总理就交大西迁问题发表的讲话全文,陈学俊院士创作的“工程师之歌”,随校西迁的已有百年历史的英文打字机,交大的知名校友钱学森学长的考卷,江泽民学长的毕业照片、给恩师的题词等。

交大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要求与学校命运、个人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向祖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代代交大人用爱国、奋斗谱写了西迁之歌,形成了西迁精神,并在代代师生中传承弘扬。

致远馆呈现了2018年至今学校的发展成果,代表性展品有俞茂宏教授手稿,宇航服和签名邮票,奥运冠军服和”长征五号”模型等。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继往开来,再创佳绩,真正培养出国家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让交大青年为世界之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观完西迁博物馆硕1043支部全体同学回到序厅进行合照留念。同时党支部组织委员郎智凯组织党支部的全体同志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传承好“西迁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何处黄土不埋人”,西迁前辈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的胸襟和情怀,在西北大地上扎根发芽,生生不息。作为新一代交大人,我们必须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砥砺奋进,向科学进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赓续西迁之薪火,筑牢交大之荣光,为中国之光,为世界之光!


关于团委

共青团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团委”)是在校党委和团省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的群众性组织,负责全校团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工作。
近年来,团委着力推进“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工作格局,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强化团员信念教育,履行共青团各项职能,扎实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和成长成才服务工作。

关于挑战网

挑战网是西安交通大学团委指导下的科技类学生兴趣社团,成立于2001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挑战人始终坚持站在互联网的最前沿,在实践中落实创想,致力解决最具挑战的议题。挑战网以“创新、求实、发展、超越”为宗旨,是培养卓越人才和应用领先技术的乐土,提供包括资讯、编程、活动策划、视频、产品推广等广泛领域的解决方案,我们构建、驱动、载运、发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